总体上说,对于保安人员所服务的单位、社区、企业事业单位、场所等基层组织,应急预案要符合实际,有针对性,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突出实用性,并根据需要与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具体来说,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清楚 无论是在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还是在公共场所与居民社区,或是受有关单位委托制定应急预案,保安人员在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时应当对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基本情况搞清楚。如所在单位、场所和地区存在那些危险源、事故隐患、风险因素,突发事件影响人员的数量、结构与分布情况,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有哪些重要的区域和部位需要重点考虑,工作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等。这些基本情况既是平时从事保安服务所必须掌握的,也是制定应急处置预案重要的基础。
(二)职责分工明确 突发事件的种类较多,每一起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又都不同,所需要的应急处置措施也不尽相同。因此各种应急机构与力量之间的职责分工就十分重要。职责分工明确,首先要明确那些部门是处置现场的实际操作部门,那些是管理部门,那些是指挥协调机构,那些是支持与保障机构;其次要明确各个层次和部分的应急力量中,每一个行动单位,甚至每一个人各自的具体职责。
(三)指挥统一 保安人员有自己的指挥系统和工作时形成的运行机制。在突发事件应急的情况下,既要遵循协同原则,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整体的指挥决策,也需要在保安队伍内部形成统一的微观指挥机制。
(四)信息传递渠道畅通 信息渠道畅通的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突发事件现场的保安人员要能够把有关突发事件的各种信息及时、准确地收集并传递到指挥决策部门和人员,以对事件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采取正确的措施;二是**有关的突发事件信息能够及时传递给公众或需要了解情况、获得信息的人,如所在服务场所的工作人员、顾客、职工、居民等,以避免不确切的信息传播,同时使群众能够及时离开危险环境。
(五)突出基层特点 保安人员的工作主要在基层,因此应急预案的内容要立足自身的工作本位,突出基层应急工作的特点,不可照搬照抄,也不可把基层的应急预案当作政府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编制。根据有关的管理规定与基层应急的特点,应急预案应突出主要的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与沟通、人员疏散撤离过程的组织和路线、现场秩序的维护、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以及如何实施自救互救、先期处置措施的采取等方面。
(六)体现应急重点 保安人员工作的单位与场所具有的差异性,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也会有差别。因此应急预案应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坚持体现突出应急重点。如对于重要基础设施领域的应急预案,应重点突出监测预警、信息收集、恢复正常状态;而对于大型活动而言,重点应突出秩序控制、人群踩踏事故等方面。
(七)重视善后恢复 善后恢复是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后一个环节,恢复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围绕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在某些情况下,恢复阶段的工作难度大于反应阶段的难度。在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中,受害人心理干预、社区公众心理、受害人生活条件的安置等,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纳入应急的计划之中。
(八)坚持修订与更新 应急预案的制定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新的安全形势与工作要求,以及风险因素的不断变化进行不断的修订,以**应急预案保持常新、随时可用的状态。根据有关的规定,应急预案的管理除过审定、备案、签发等环节之外,应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分析评价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